当前位置:首页 >> 今夕开滦 >>开滦史话

开滦的“大跃进”运动
更新时间:2017-08-18 点击数:286

开滦的“大跃进”运动,是在1958年1月中央的南宁会议和3月煤炭工业部四级干部会议精神影响下开展起来的。1958年1月,中央在南宁会议上,是由反对“反冒进”,进而提出“大跃进”。从此,“左”的思想开始影响到煤炭战线上来。煤炭工业部修改了原定“二五”计划的规模,在长远规划中提出了高指标。并在同时召开的全国煤矿四级干部会议上,提出了全国煤炭产量“五年超过英国,十五年超过美国”的口号。后来,煤炭工业部在向中共中央作的《关于发展水力采煤的报告》中,又进一步提出“力争高速度,苦战三、五年,在煤炭产量和技术上超过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口号。

根据中央、煤炭部的会议精神和要求,开滦党委、开滦总管理处于5月7日召开会议,确定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和1958年的任务,提出了“苦战三个月,力争各项指标达到先进”的口号。会后,在全矿区迅速掀起了全面“大跃进”的高潮。

第一,开滦的“大跃进”,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搞原煤产量的高指标。1958年初全矿区原煤产量订为950万吨,到5月份修改为1110万吨,争取1210万吨。1959年反右倾,鼓干劲,订为1520万吨。到1960年就又提出了1900万吨,争取突破2000万吨的计划。为了实现高指标、大计划,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

一是推行水力采煤。这是一项新技术,具有产量高、效率高、成本低、又安全的特点。1958年7月30日,唐家庄矿被改造成为我国第一座水力化矿井。其它矿井的水力化采煤也在准备上马。特别是1958年8月3日,开滦党委召开了各单位负责干部会议,确定了在开滦要大搞以水力化为中心的技术革命运动,通过水力化运动改变开滦的生产面貌,到年底要全部实现水力化。经过林西矿7282工作面试点后,便强行要求赵各庄矿、马家沟矿和唐山矿普遍推广。到1960年发展到11套水力提升系统和20多个水采工作面,年产达到3643248吨,占回采产量的24.73%。结果由于当时未考虑到水采要有严格的适用条件,再加上设备管路跑漏煤水泥严重,影响井下运输等问题,到1964年9月,水力采煤和水力提升全部停用。

二是追产量,要煤数,吃肥丢瘦,忽视生产准备。当时的会议、报纸铺天盖地起劲地宣传创高产、放卫星,在这种气氛下,谁不放卫星,谁便是右倾保守。本来1959年上半年产量已经感到完成困难,但仍然不敢把指标降下来。到了1960年下半年,原订日产52000吨还完不成,硬要出54000吨,个别天刚突到54000吨,又提出57000吨。还未达到这个数又提出了58000吨、60000吨的要求。计划部门的同志说:“1958年是计算尺赶不上大跃进,1960年是产量增长赶不上人的嘴快”。虽把产量煤数突击上去了,但“三个煤量”却大幅度下降,造成了薄厚煤层开采比例失调,采掘关系失调,巷道、设备失修严重。据统计,“三个煤量”的开拓煤量,可采期由1958年的5.6年,到1961年降为3.9年;准备煤量,可采期由1958年的13.04个月,到1961年降为4.3个月;回采煤量,可采期由1958年的5.55个月,到1961年降为4.3个月。生产矿井失修的运输大巷到1961年长达3699米,占全矿区巷道长度的6.93%,是解放以来失修巷道最多的一年。

三是搞高产,放“卫星”,忽视质量安全,煤炭数量虽然多了,但煤质下降,生产事故增多。据统计全矿区原煤含矸率1957年为19%,到1960年上升为33%,比1957年上升了14%。工程规格质量也不好,生产事故特别是重大恶性事故成倍增长。据1958—1960年三年“大跃进”期间统计,每年平均死亡人数是“大跃进”前三年平均的4.6倍,重大恶性事故多达9起,死亡47人。唐山矿1959年10月27日7967、7964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4人。

四是破除“条条”“框框”,打破各种规章制度,打乱了正常的生产秩序。如在生产劳动上,实行人海战术,打破了定员定额管理,造成企业人员过多,窝工浪费严重,生产效率大幅度下降。据统计,大跃进初期的1958年全局职工总数48644人,到1961年增加到75046人,职工总数增长了54.2%,而煤炭1961年比1958年只增长了8.08%。生产工效率由1958年的1.56吨/工,到1961年降为1.1吨/工。在技术管理上,取消了总工程师负责制,造成技术管理上的混乱,乱采乱掘,吃肥丢瘦,浪费了国家的大量资源。在财务管理上,放弃了经济活动分析制和班组经济核算制,造成了成本提高,利润下降。据统计,原煤成本由1958年的8.4元到1961年提高为11.58元;上缴利润由1958年的5022万元,到1961年降为3066万元。

五是采取了加班加点、轮休加作、挖地面次煤凑产量、科室关门干部下井、学校停课支援高产等非正常手段。仅据1960年统计,采取这些不正常办法出来的煤约有160多万吨。总之,由于指导思想上追求高指标、大计划、放“卫星”、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当时的环境和气候也的确容易使人头脑发热,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可能性,干出了许多超越客观条件,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情,结果出现了采掘关系失调,生产能力遭到严重破坏,生产大幅度下降的严重后果。’

第二,在基本建设方面也出现了规模过大,战线过长的“跃进”形势。从1958年至1960年的三年时间内,就有范各庄、巍山、国各庄、卑家店、荆各庄、毕各庄、徐家楼和吕家坨等八处新井建设先后上马。在新井建设速度上,提出了“一、二、三”、“一五、二五、四、六、九”的口号,即新井建设期限:小型矿井一年,中型矿井二年,大型矿井三年移交生产;巷道施工要求:半煤岩月进150米,煤巷250米,竖井40米,斜井60米,岩巷90米。在地质勘探上,也出现了片面追求进尺的问题,忽视质量和地质勘探效果,给新井设计和施工造成了困难。同时,从1959年2月开始,又新建了赵各庄矿、唐山矿、马家沟矿三座简易洗煤厂,并扩建了林西矿洗煤厂,全矿区入洗能力由1957年117万吨,一跃而为425万吨,比1957年入洗能力增加了3.5倍。由于基建摊子过大、战线过长,到1961年初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时,把原八处新井建设压缩为范各庄、吕家坨两处,后来吕家坨新井也停建了,只剩下范各庄矿的新井建设。在基建上追求高速度,盲目上马,项目摆的过多,摊子铺的过大,不仅欲速不达,而且使国家浪费了许多资财。

第三,在大炼钢铁方面,大搞群众运动,土洋结合,也造成人力物力上的巨大浪费。从1958年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扩大会议发出全年生产1070万吨钢的号召后,开滦党委9月成立了由党委第一书记挂帅的钢铁生产指挥部,各矿、厂、院、校、基建也都成立了钢铁生产指挥部,调动了大批人力、物力、财力,土法上马,建高炉,砸矿石,炼焦炭,昼夜苦战,大炼钢铁。到1958年末,各矿、厂、院、校、基建单位,先后共建设了不同容积的土高炉290座,生产土钢2456吨,土铁2891吨;1959年又生产土铁42吨。随即全矿区土法生产全部停止。1960年5月,对开滦机修厂高炉车间进行扩建,成立开滦钢铁厂。初设为年产10万吨钢(包括炼焦、炼铁、炼钢和轧钢)的联合厂,建四组100立方米“红旗3号”高炉,后因受运输、水源、厂址条件限制,中途改变计划,按年产2万吨建设。1961年8月停建,只产铁1万吨。

第四,人民公社进入矿山。在“大跃进”运动的后期,以企业为主体组建城市人民公社,一哄而起,只用几个月的时间,全矿区就实现了城市人民公社化。当时,开滦党委根据中央、省市委有关指示精神,在上级党委工作组的具体帮助下,建立了以工人阶级领导,以全民所有制企业为主体,以国营大矿厂为骨干的城市人民公社。首先在唐家庄矿进行了试点。经过试点,1960年4月19日开滦党委召开了五个矿的党委书记会议,对五个矿建立城市人民公社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部署。4月26日,开滦党委成立了开滦城市公社办公室。到9月,先后在唐家庄矿、林西矿、赵各庄矿、马家沟矿和唐山矿所在地建立了五个城市人民公社。这五年公社的体制范围大大地突破了原矿建体制管辖范围,分别包括了所在地区的农村、财贸、国营企业、地方国营企业、社办企业、教育、部队等各个系统,是一个企政合一的新型社会组织。这五个公社的人口约56万多人(其中:唐家庄公社约7万人,林西公社约10万人,赵各庄公社约10万人,以唐山矿为主的西山公社约16万人,马家沟公社约13万人),各公社普遍组建了新的公社党委,召开了公社社员代表大会,通过了公社章程及1960年工作规划,选举产生了新的公社管理委员会。新组建了的五个公社和公社党委,分别由开滦党委和总管理处领导。人民公社成立后,开滦煤矿的生产管理体制未变。而公社只是在“保主体,带全面,从生产出发,全面组织人民经济生活”的指导思想下,大办公共福利事业、大办食堂等。这些措施在当时对于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和生活集体化,把群众进一步组织起来,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实践证明,这样的社会组织形式,不适应煤矿生产发展的需要,到1962年调整时期就撤销了。

“大跃进”是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失误。但是开滦职工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精神鼓舞下,发挥了高度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在生产建设中进行了艰巨的工作,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三年中,开滦共产原煤4584万吨,比“大跃进”前三年产量增长了90%以上,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这场“大跃进”运动也确实使生产力受到破坏,给开滦的生产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

1961年底,开滦党委在贯彻中央关于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时,曾对三年“大跃进”进行了总结。尽管在那时仍然要充分肯定“大跃进”的成绩,但还是比较深刻地找出—些“大跃进”中出现的缺点和问题,并分析了导致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这些原因主要是:第一,从实际出发不够,缺乏对客观事物的具体分析,片面地不适当地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忽视了客观条件的可能性和只考虑需要不考虑可能。因而造成计划偏高,使各环节不能得到及时平衡。第二,理论政策水平低,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学习研究很差。因此在工作中产生了不顾成本,不讲究经济核算,在分配上搞平均主义等。第三,作风不民主,强迫命令严重,伤害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第四,缺乏调查研究从概念出发,从主观愿望出发,而不是从实际出发。领导工作中这种主观片面性,造成了后来的高指标、大计划和工作上的安排不当。随之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应该说,在当时能够分析出这些原因是难能可贵的,它对以后认真贯彻中央的调整方针是十分有利的。1962年,开滦党委在安排工作时,十分坚决地贯彻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全面地抓好调整工作。在调整工作中,强调了务必紧紧抓住加强生产准备这一中心环节,加强了深部开发工程,加强了开拓掘进。在贯彻开采技术政策上,也强调了要调整薄厚煤层的开采比例,解决采煤方法中遗留的问题。另外对于改善矿井通风状况、积极修复采掘设备、改善工人作业条件等也都做出了部署。经过几年积极努力,调整工作显示了效果,到1965年,煤炭产量开始回升,当年产煤1225万吨,并在以后逐年提高。这标志着开滦的生产建设已从困境中走出,走上了正常生产的发展轨道。

(杨磊)


版权所有: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Copyright ? 2007-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 址:河北省唐山市新华东道54号(开滦唐山矿业公司) 电 话:0315---3024885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