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快讯 >>媒体报道

【河北日报】研学游:工业旅游的开滦样本
更新时间:2017-12-15 点击数:11208

记者 董立龙 通讯员 李晓辉 白文刚

阅读提示

11月28日,在湖北黄石召开的全国第二届工业旅游创新大会传来消息:国家旅游局评选出10个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我省的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入选。

近年来,为让工业遗产取得更好的效益,开滦集团一直在谋划、探索。尤其是今年,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引来数千名来自京津的学生,并被评定为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优质资源单位。

从探索“工业游”到与教育结合进一步开启“研学游”,开滦丰富的工业遗产,也由此开始发挥更大价值。

面向学生,工业游“跨界”找到新游客

11月14日,又一批来自北京的中学生走进了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分乘8辆客车的这300名学生来自清华附中将台路校区,矿山公园内的开滦博物馆和井下探秘游正是他们此行的主要目的。

“为什么你们在繁华的城市里面挖了一座煤矿?”“为什么有的木头会变成煤炭而没有腐烂掉呢?”“为什么过去采煤,要往井下带只小黄雀?”孩子们的问题扑面而来。

“唐山是先有的矿,后有的城。”“小黄雀就是活的瓦斯探测器。”讲解员们把烂熟于心的导游词换了一种表达方式,好让面前这些求知者更容易听懂。她们知道,此刻自己的身份已经从导游“跨界”变成老师。

“跨界”寻求突破,是开滦工业旅游正在探索的方向。

开滦博物馆2009年正式对外开放,最初定位主要是企业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近几年,这里开始变身文化旅游景区。

“我们一直在探索,但是客源少是我们遭遇的最大瓶颈。”开滦国家矿山公园管理中心主任、开滦博物馆馆长王立新介绍,在唐山这座北方城市,旅游产业的季节性特别明显,淡季时游客非常少。

“钢铁水泥所呈现的,本身就是冷的文化,不如花花草草、山水风景更能吸引人。”开滦集团党委副书记张雨良也关注到了工业旅游产业的这种特点。他的视野中,国内的工业旅游,除少数啤酒、乳业企业的项目外,大多不温不火。

对国内工业旅游市场进行全面分析之后,张雨良判断:当大多数游客游完名山大川之后,想看一些文化丰富的地方时,就会到展览馆、博物馆来了。

看好工业旅游发展的前景,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开始围绕“跨界”做文章。

一方面跨越地域的界限,下大力吸引京津游客;另一方面,抓住国家鼓励中小学开展研学游的机会,让底蕴丰厚的开滦博物馆成为学生的大课堂。

他们抓住一切机会在京津市场进行推介,还集中给北京中小学的校长发过邀请函,希望对方能来参观考察。

“研学游的概念,一开始并不是很清晰,我们只是想面向学生市场开拓客源。”王立新介绍,最初,就是想让文物活起来,让博物馆从了解历史的殿堂变身学习知识的课堂,努力营造“让孩子去博物馆成为一种时尚”的氛围。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发出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今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要求。

落实国家层面的部署,各地纷纷行动。以北京市为代表,国内很多地方都出台意见,为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类课程安排专项经费。这让王立新意识到,一个大市场已经呈现。

“我们每年接待唐山市的学校就有五六十所,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把这里作为研学基地。”矿山公园游客中心经理袁丽华介绍,学生游团体正在逐渐取代散客,成为矿山公园最大的客户群,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呈上涨趋势。

袁丽华说,这其中,来自京津的学生数量上升最快,今年,截至目前,已经达到3000多人。

主攻京津,入选北京研学优质资源基地

“老师,这里所说的世纪坛,就是位于北京的那个吗?”11月14日的参观者中,一位高个子、戴眼镜的男生问讲解员张璐,在得到肯定回答之后,他自言自语道:“开滦的历史真是了不起,我要再去世纪坛那里看一看!”

在他面前的那块展牌上,记载着1881年中国发生的三件大事:“开平至胥各庄运煤铁路建成,中国火箭号车头首次行驶,开平煤矿建成投产。”

矿山公园向京津市场开拓研学游之初,曾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北京、天津的旅游资源是何等丰富,矿山公园要靠什么才能让京津学子乘车两个多小时来唐山呢?

王萍是较早找到答案的人之一,这位众信旅游集团副总经理今年4月首次走进矿山公园,就被深深地震撼了。

“以前我真的不知道,唐山有一个这么好的旅游资源。”王萍注意到,中国近现代工业史上竟然有20多项“第一”是在开滦诞生的,同时,这座企业办的博物馆内竟然珍藏着48件一级文物、72件二级文物以及上万件其他珍品。

王萍在集团内主要负责游学项目,她敏锐地感觉到开滦这份厚重的文化历史资源,正是研学游所需要的。在她的推动下,众信集团把唐山市作为重要的研学旅游目的地,规划了多条线路。

和王萍有同感的还有蒋世斌,这位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评估专家,正在为北京市中小学生寻找优质的研学游资源。他所在的机构,过去数年间,已经评估确定了300多处优质资源单位。

“京津冀协同发展,应该以相互了解为基础,为此,我们决定在天津、河北选几处优质资源搞试点,让北京的孩子不仅走出课堂,还要走向周边。”带着这一任务的蒋世斌走进矿山公园之后,用“独、特、新”三个字来概括对这里的印象。

“开滦博物馆内,不仅有丰富的史料,还有着能感动人的精神。”蒋世斌注意到,建国后在开滦诞生的劳模就有几十个,他们身上所发散出的光芒,恰好与现在倡导的工匠精神契合。

在王萍、蒋世斌等人的积极推动下,今年8月,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办公室的专家正式走进矿山公园,对这里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评估。

蒋世斌透露,他所在的机构,今年共为北京市中小学生新增了140多处社会大课堂优质资源单位,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作为少数几个北京市域范围外的单位已经名列其中。

事实上,矿山公园吸引来的研学游,不仅有中小学生,还有大学生;不仅有专业对口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还有看起来不太对口的院校。

今年8月,中南财经大学的两位研究生走进了矿山公园,他们是来查阅资料的。他们的导师、财经史专家郭道扬教授正在编写《中国会计通史》,编写到民国时期这一段的时候,因为缺少资料,编不下去了。

这时,郭教授想到了开滦。他知道,在开滦博物馆内,不仅有中国迄今存世最早的股票,还有数本羊皮蒙面大账本。两位受命前来的研究者在数天的资料查询中发现,这些资料恰好直观地再现了中国记账方式从传统到引进西式方法的历程。

突出研学,调整改变接待方式

将发展研学游产品作为主攻方向后,矿山公园决定突出“研”和“学”二字,改变平常接待大众观光的方式,提出一定要让学生学到东西,获得体验。

围绕这样的方向,矿山公园开始了软硬件两方面的改造和完善。

硬件方面,新建了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使整个矿山公园的博物馆群落进一步扩大为一座主馆、四座分展馆。此外,展馆内的展厅、多功能厅等,也增加了教学辅助设施。

面向成人的接待设施、接待方案,在接待孩子的时候显示出了一些缺陷。因此,围绕安全问题,他们把所有可能造成磕碰的设施都加装了软隔离装置。

井下探秘游是学生们最喜欢的项目之一,但在有关专家看来,这里还存在光线较暗的问题。于是,矿山公园将照明线路增加为两条,一条面向成人游客,继续保持那种为制造神秘感而做的昏暗设计;另一条,为了孩子们行动方便,增加了光源。

“研学旅行,和一般的旅游产品不一样,需要在旅行的过程中实现教育的目的。”在旅游行业深耕多年的蒋世斌介绍,研学游基地的打造,同样需要一个完备的软件体系。

在他口中,这个体系包括预约、接待、安全等全方位的预案,尤其是需要让从业者发生转变,从导游转变为学生的课外辅导老师。转变之后的从业者,不仅要担负起研学过程中一名教师的教育引导职能,还要进行课件的制作,把博物馆的展示和学生的课本知识进行有机对接。

面对这样的要求,矿山公园的员工们信心满满。因为他们不仅接待过国家级领导人,而且还在过去三年,培育了一支“小小讲解员”队伍。

开滦博物馆“小小讲解员训练营”每期10天,以唐山市6至14岁的学生为培养对象,训练营的课程以开滦博物馆“黑色长河”基本陈列为基础,涉及讲解礼仪、讲解方法、馆藏文物、历史知识等多个科目。

训练营已连续开办13期20个班,培训了300多个孩子。这些小讲解员已先后为7万多名游客进行志愿讲解,其中两个小讲解员,还参加了中央电视台青少年主持人大赛,一举摘得两项金奖。

作为一个4A级旅游景区,矿山公园也因为类似这样的活动,跻身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而这些小讲解员,就是由博物馆的专业讲解员、研究员进行授课培养的。因此,在王立新看来,矿山公园在开展“小小讲解员训练营”活动中所积累的经验,足以支撑团队在接待研学旅行方面的转型。

袁丽华和她的团队已经开始了课程的设计,她们把中小学生分为四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设计了三四门课程。这些课程,有知识性的,也有需要动手操作的。她们希望,到馆学习的孩子们不仅能看,还能动手操作,在体验和互动中加深对地质知识、采煤工艺、近代工业历史的了解。

蒋世斌介绍,北京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优质资源单位的授牌仪式将在12月中旬举行。他预计,今后将有更多的北京中小学生走进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相关】

在百年老矿探寻中国铁路源头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里的博物馆群落,最近又添了一座新馆——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该馆将于今年12月初正式对外开放。

一道铁栅栏,将博物馆与唐山矿隔离开来。东边,开采了130多年的唐山矿仍在出煤;西边,一座博物馆已布展完毕。很多人疑惑,一个煤炭企业为啥建了座关于铁路的博物馆?

“开滦在130多年的发展史中开创了很多第一,1881年建成的唐胥铁路就是其中之一。”矿山公园宣教部部长王倩引导记者参观了这座博物馆。

馆内一个巨大的沙盘,展示了唐胥铁路不断延伸的结果:1888年修到天津,1894年修到山海关,1897年修到北京,1912年修到沈阳,最终延展为京奉铁路。

这条通往东北的铁路竣工之后,卢汉、津浦、京绥等干线铁路,分别以京津为起点,向华中、华东、西北等方向延伸,中国铁路网开始初具规模。馆内的陈列,图文并茂地讲述了这段历史。

“唐胥铁路不长,仅有9.7公里,但它像一粒种子,不断生长,逐渐形成了今天中国庞大的铁路网。”王倩说,从这个意义上讲,唐胥铁路就是中国铁路之源。

新馆的陈列分为室内室外两部分,室外陈列的一部绿色机车引人瞩目。

“这就是对‘龙’号机车的复原。”王倩说,作为中国造的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机车自日军入侵后下落不明,其存世照片大多显示车体为黑色,但王倩通过研究却发现最初的“龙”号机车本为绿色。

英籍铁路文化学者皮特·柯睿斯长期关注中国铁路史,他提供的照片佐证了王倩的发现。照片为后人所拍,是100多年前中国工人送给“龙”号机车设计者、英籍工程师金达的机车模型,正是绿色的。

开滦旗下的铁拓重机公司承接了“龙”号机车的复原任务,他们请来3位80多岁的老工人作指导,采用19世纪那种纯手工的方式,打造出了这部点火就能前行的机车。今年夏天,皮特·柯睿斯受邀来访时,在车间见到这部未完工的机车,他高兴得简直要跳起来。

类似这样,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在史料挖掘、展品复原和展陈布置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指导这项工作开展的开滦集团党委副书记张雨良表示,洋务运动早期企业的历史遗存已经很少了,这些遗存代表着中国近代工业的源头,只有进行充分挖掘、利用和保护,才能让其传承下去。他说:“我们所做的,不仅是在为开滦开拓一项新产业,也是在对社会、对国家作出贡献,我们提供的是一本活教材。”

“你可能不知道,詹天佑曾在开滦旗下的公司中工作过。”王倩介绍,1892年詹天佑参与修建津榆铁路,那时开滦恰是建设方的大股东。而且,从开滦走出去的铁路人才还有很多,他们后来大都成为了国内铁路的技术中坚。文/记者 董立龙

网址链接:http://hbrb.hebnews.cn/pc/paper/c/201712/01/c37087.html


 untitled.png


版权所有: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Copyright ? 2007-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 址:河北省唐山市新华东道54号(开滦唐山矿业公司) 电 话:0315---3024885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