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开滦工人阶级是中国产业工人中一支特别重要的力量 , 其产生和形成很早。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党的领导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团结一心,不怕流血牺牲,英勇顽强,形成了特别能战斗的革命传统,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开滦煤矿工人从诞生那天起,就不断地进行英勇的反抗剥 削和压迫的斗争。在五四运动之前,就已经爆发过数次工人运动。
开滦煤矿工人的早期斗争,从斗争对象上来看,既有同封建势力的斗争,又有同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斗争,还有同资本家的斗争,从斗争手段上来看,主要是罢工斗争。
由于缺乏正确有效的启蒙和领导,这些自发的工人运动,最终均走向失败。
1882 年的罢工
开平煤矿建井初期,工人仅 200 多人,投产后增至 500 多人(其中 100 多人为粤籍技工)。当时,本地井下工人与粤籍技术工人工资之间的等级差别很大,月薪差距悬殊。不平等的工资待遇造成了工人之间的极大隔阂。本地井下工人不仅工资低,而且劳动条件恶劣,这种待遇上的差别和劳动的异常艰苦,引起了井下工人(多为本地工人)的不满,常以砸碎煤块、毁坏工具、消极怠工、提前上井等方式,表示反抗。
1881 年,矿方制订了管制工人的《窑工规条三十二条》,1882 年又续订了《煤窑规条五十一则》,以封建把头制管理工人。同年 5 月,李鸿章调广西候补知府吴炽昌来直隶,督查开平矿务,并亲笔批示 :对“滋事工人,准暂由吴府炽昌就近督查审讯,另予枷责发落”。令矿区设立刑堂刑具,由吴炽昌直接审讯惩处工人。
矿方的封建统治,加剧了工人与矿方的矛盾。1882 年 7 月,井下工人终于举行罢工,求工资待遇平等,反对压迫,反对歧视。罢工后,当地县衙束手无策,矿厂大半陷于停工状态。当时正在上海的开平总办唐廷枢闻讯后,立即北上返矿,与当地县衙共谋镇压罢工措施。
最后,罢工以失败告终。这是开滦历史上第一次罢工,也是中国工业无产阶级争取本阶级利益的最早的斗争之一。这是中国煤矿工运史上的第一次罢工,掀开了煤矿工运的序幕。
1891 年反压迫的斗争
随着开平煤矿开采的规模不断扩大,到 1889 年,工人已增加到 3000 人。其中有许多外国籍技师,掌管着各项工程技术大权。这些外国雇员,对中国技工非常歧视,甚至刁难欺压。因此,外国雇员与中国工人间关系很紧张,工人们对外国人态度便很不客气,想找机会反抗。
1891年4月上旬的一天,分管铁路的外国技师伯恩,同一个广东籍工人吵架,第二天,路局督办召见伯恩问讯。当伯恩从督办公事房退出时,聚集在门外的 100 多名广东籍工人,手持木棒和石块涌上来喊着要打他,他慌忙爬上火车头逃跑了。
事后,伯恩和所有外国雇员向督办要求对他们切实加以保护,并要求逮捕和严惩肇事人。然而,督办和董事们深怕矛盾因此扩大,不敢立即逮捕。三日后,矿局和路局所有的外籍雇员感到督办“无力维持治安”,又恐怕同类事件再次发生,遂联名向督办递交了一封“哀的美敦书”(最后通牒),然后集体撤离到天津,请求英国领事馆给以保护。英国领事馆当即会见了直隶总督李鸿章,就此事提出抗议,要求对外国雇员切实加以“保护”,严惩肇事的“凶犯”。最后,李鸿章动用武装力量对工人进行了残酷的镇压,下令逮捕了肇事的五名“首犯”,并押解到天津。
这次斗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是它使外国雇员们惊异地看到 :“矿厂上没有外国人时,一切工作也进行得很好” (〈捷报〉1891 年 4 月 24 日)。开平煤矿反洋人压迫的斗争,经过十几天的时间,由于封建官僚的镇压,才得以平息。
1914 年反对减薪的斗争
1912 年 6 月,开平煤矿和滦州煤矿开始联营,到 1914 年工人增至 12000 多人,年产量达 253 万余吨。由于产量倍增,铁路运输与高额产量不相适应,造成产销矛盾。为此,林西矿采取限产措施,将原来每周工作 7 日,改为每周工作 5 日。于是,工人每周的工资收入骤减,矿工对此极为不满。
1914 年 10 月份,赵各庄矿一个新煤槽比其它煤槽生产难度大,矿方增加了一些工码(指包活的价钱)。林西矿的包工得知后,也提出同样的增加包价的要求,被矿方拒绝。包工为对矿方施加压力,就转而宣布削减工人(外工)的工资。工人闻讯后,遂于 11 月 3 日群集矿厂大门,拒绝下井,宣布罢工,致使当日到班人数和煤产量尚不及平日的一成。矿方认为,工人罢工显系包工策动,“是一个值得中国司法当局进行弹压的事件”,立请滦县知事加以干涉。两天后,县知事亲自来林西处理此事,包工见自己的图谋无望,乃动员工人上工。同时,矿方为缓和工人的不满情绪,宣布从 11 月 7 日起,恢复每周 7 日工作。 但是,其实矿方是缓兵之计,另有阴谋。当工人情绪稳定后,便把每天两班出煤改为一班出煤,并勾结包工“革除他们所说的是纷乱根源的那些工人。”用软硬兼施的手段平息了这次罢工。
综合上述情况,开滦早期的煤矿工人运动是在不断发展的,其斗争的规模和水平, 工人的组织程度也越来越扩大和提高。从性质上看,主要是为了争取待遇,由于缺 乏组织,缺乏领导,没有超出自发斗争的性质,最终难免失败。这说明,此时的煤矿 工人尚未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还没有成为独立的阶级力量登上政治的舞台。直到1919 年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1921 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的工人阶级和特别能战斗的开滦煤矿工人才完成了从自在斗争向自为斗争的转变,使中国的工人运动和煤矿工人运动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张东)
|